为什么长期储存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日期代码”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其目的是根据制造或密封日期、工艺和物料清单来确认元器件的可追溯性,并默认了一个2至3年的“保质期”。现在,日期代码不再是衡量质量的可靠指标,反而会阻碍完全可用元器件的正常使用。
消费电子的快速迭代推动了市场需求,元器件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然而,工业、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于元器件的供应需求长达20多年。因此,确保元器件的可持续供应则至关重要,长期存储已成为常见解决方案。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那么半导体元器件的安全保质期是多久呢?
我们希望了解您对于日期代码的要求。
诚邀您填写一份简短的问卷虽然元器件制造商(OCM)仍然标记日期代码,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已不再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罗彻斯特电子自1981年成立以来,可持续供应海量停产元器件,确保保持产品完整性。
德州仪器(TI)发布的技术白皮书表明,在受控环境中正确存储的半导体产品的保质期大于15年,且在存储长达21年的元器件上并未发现任何故障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是基于存储在受控环境中的元器件。
“锡须”在引脚表面自然生长,呈“晶须状”结构,可能会造成电气损坏。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与元器件年限有关,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尚未发现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说法。此外,罗彻斯特电子的质量和可靠性团队还研究了长期储存对半导体元器件机械完整性和电气性能的影响。
罗彻斯特电子在四年的时间里通过了三项专项研究,调查研究使用了一系列随机样本,覆盖在各种环境中存储长达17年的元器件,对可焊性、封装完整性、结点质量、电气性能和封装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元器件不仅没有退化,事实上,经正确存储的元器件仍然能够保持原有的封装功能和电气性能。
在罗彻斯特电子最新的白皮书中,评估了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元器件在长时间存储后的可焊性和电路板封装性能。通过浸入观察法(dip and look)和表面贴装模拟(surface mount simulation)可焊性测试,发现所产生的故障与元器件的年限无关。此外,罗彻斯特电子选择了三家获得IPC-A-610认证的独立合同制造商,总共组装了40块电路板,包含1500多个元器件,未发现任何不良品。
在一系列测试过程中,没有数据显示由于罗彻斯特电子的长期存储会导致产品功能或可用性退化。因此,这些结果强化了业界普遍的理解,即没有证据支持日期代码限制。
电子元器件行业协会(ECIA)由领先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及其制造商代表和授权经销商组成,致力于向用户销售授权产品。如今,ECIA建议终止日期代码限制。 “四十年前,这种看法可能有一定道理。然而,四十年的演进,电子元器件制造商的工艺改进几乎消除了与元器件老化问题相关的故障机制。”
在2023年ECIA发布的政策建议中,建议客户从元器件制造商和授权代理商渠道购买,以确保符合包装、保质期和储存要求。
ECIA认为“日期代码限制不必要地延迟了订单输入流程并延迟了订单履行流程,导致对客户的服务延迟。”
众多行业领导者已经解决了如何维护长生命周期元器件的采购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和测试,长期存储不仅被证明是可能的,而且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选择。这是安全的、可用的、受控的和完备的。购买者不再需要担心元器件的“有效期”。客户可以确信,在适当的环境中长期存储的元器件质量仍然可靠,这与其日期代码无关。
阅读白皮书,了解更多信息:
罗彻斯特电子技术白皮书:对长期存储的半导体元器件进行传统可焊性测试的兼容性
罗彻斯特电子技术白皮书:长期储存对半导体元器件机械完整性和电气性能的影响